全國服務熱線:400-080-4418
摘要:我國農業發展相對滯后,農產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損耗大,為此,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勢在必行。電子商務的發展,給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農產品物流在電子商務平臺的引導下實現協調整合,將使農產品生產者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減少因中間環節過多,市場需求失真而帶來的農產品損耗,提高農產品物流運作的效率,大限度地降低農產品損耗,為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上海網絡優化)
作為第一產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事關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而我國農業發展相對滯后,2007年農業生產總值達到28 910億元,和2006年相比僅增長3.7%,遠遠低于全國經濟增長平均速度。農產品流通不暢是我國農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幾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非常迅速,其他行業與產業都試圖結合自身的特點開展物流服務,尋求本行業的“第三利潤源”。與物流結合,也為農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這樣即符合國家“三農”政策,也降低了農民的經濟負擔,提高了生產積極性與創造性。但是,目前農產品物流剛剛起步,仍存在不少問題和弊端。(企業網站建設)
1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現狀(上海網站推廣)
我國的農產品物流仍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在經營方式上仍采用集市貿易的攤位形式;在交易方式上仍采用傳統交易方式。這種現狀就導致我國的農產品物流處在時間長、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層次上,很難適應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具體來說,現階段農產品物流的現狀是:
1.1體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指導
農業生產規劃和銷售脫節:農業部只負責產前農產品的規劃和種子等農用物資的信息發布;糧食局管理農產品銷售,這樣的職能設置割裂了農產品產業鏈的管理,阻礙了農產品的產銷一體化。組織農業生產的機構不健全,基層農業部門在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中沒有給農民必要的指導。
1.2分散經營,流通渠道單一
目前我國農產品流通面臨的是“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業生產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在農產品物流環節,農產品流通渠道單一,沒有形成多渠道的營銷體系。有研究表明,中國60%~70%的農戶要自己解決農產品的運銷問題,而且單個農戶與市場之間缺乏有效的連接機制,生產和流通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1.3信息化水平低,信息資源不能共享
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信息網絡設施不健全,農產品流通信息不暢,供求信息共享程度差,市場調節的盲目性較大,使農業生產者無法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生產結構,造成盲目生產。農產品出現交替性的短缺和過剩,農業生產者往往增產不增收,損害了農民利益。
1.4物流技術落后,成本高
我國的農產品物流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的損失很大。有數據統計,我國果、蔬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達25%~30%,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
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即將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我國,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出現了階段性的過剩。農產品同樣出現相對過剩,況且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相對滯后,造成農民收人增加非常有限,這不僅影響到廣大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影響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2電子商務平臺在農產品物流中應用的優勢(上海做網站)
如今,農產品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將電子商務平臺應用于農產品物流領域,必將促進農產品物流的迅速發展,帶動農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國際商會于1997年在巴黎的世界電子商務會議上提出,電子商務是指實現整個貿易活動的電子化。從涵蓋范圍方面可定義為:交易各方以電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過當面交換或直接面談方式進行的任何形式的商業交易;從技術方面可定義為:電子商務是一種多技術的集合體!它是旨在實現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和諧統一的新型貿易方式。[Page]
電子商務平臺把農產品生產者、供應商、經銷商、零售終端、生產企業、消費者連接起來,達到了資源共享、信息共用的目的,而且使產、供、銷一體化運作,減少了中間環節,各環節之間實現無縫銜接,使農產品供應鏈結構得到優化。
2.1整合資源、降低物流成本
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各方信息的整合,農產品生產者、供應商和分銷商可以根據消費者需求,結合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務信息,合理安排農產品物流,通過一站式托運降低因農產品物流中間環節過多帶來的損耗。
2.2組織農產品生產
電子商務平臺使農產品生產者真正介入農產品物流中,減少了信息流通的中間環節,降低了市場信息失真的程度,農產品生產者完全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生產,減少了因生產過剩帶來的損耗。
2.3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通過建立電子商務網上交易平臺,實現了產業化帶動下的農產品流通的規模化、組織化。這一方面使交易雙方處于信息對等的地位,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農產品銷售方式,讓供求雙方可以直接進行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帶動與農產品銷售相關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將電子商務平臺應用在農產品物流領域實現了商流與物流的完全分離,有利于農民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創造價值。發展農產品信息化、自動化、現代化的新型物流配送業,是我國發展和完善電子商務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勢在必行。
3電子商務在農產品物流中應用的現狀與障礙(上海網站建設)
電子商務物流建立在經濟發展速度快、電腦普及率高以及信息網絡系統完善的基礎之上。不僅需要一個健全的計算機網絡系統,而且這個網絡系統能夠為所有參與的農民和農業公司提供獨立決策的基本信息資源。而現階段,我國在諸如以上領域的基礎比較薄弱,觀念相對落后,很難適應電子商務物流的現代化需要,具體表現在:
3.1農民上網用戶比例低、網站分布不均衡
據有關方面統計:在全國2.1億網民中從事與農業相關職業的網民所占比例大約為1%,并且分布不均勻,絕大部分的農業管理與技術人員高度集中于經濟發達的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區。農業網站的地區分布與互聯網的用戶分布相似,同樣集中在大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目前,以農業信息為主要內容的網站在全國所占的比例不高,利用程度也很低。
3.2相關的制度和政策尚未完善
我國現代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制度和法規有待完善,至今仍沒有一個完整的電子商務技術標準。現在施行的標準已不能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致使現代物流服務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在企業內外重新配置物流資源,而制度和法規的缺陷阻礙了企業對物流資源的再分配。
3.3基礎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實用數據庫
由于農業生產的特性,涉及的信息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而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大,原有的基礎工作比較薄弱,大型數據庫的建立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的。由于制作單位的利益和數據保密問題使得這些數據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費。
3.4農村電子商務網站缺乏專業性和實用性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網站的形式和內容雷同,缺少創新特色,專業性和實用性不強,農產品信息服務體系還沒有形成,電子商務給農產品銷售帶來的作用尚未發揮。我國大部分農村的電子商務網站設有農產品行情和供需信息發布,但很少發布對農產品的生產具有指導意義的市場需求評價或預測。
電子商務的發展,給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電子商務環境下構建集成平臺,實現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共享,不僅需要相關基礎軟件與技術設備的應用,而且需要對信息的管理和有效分析。
4電子商務在農產品物流中的發展構想[Page]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推廣,電子商務物流將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農產品物流模式,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電子商務硬件和軟件資源促進農產品物流的快速健康平穩發展。以電子商務促進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可以說是任重道遠。如何有效地利用電子商務環境促進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營造有利于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
電子商務本身的發展不僅局限于技術領域,其發展也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要推進電子商務的廣泛發展,必須建立一整套與之發展相應的軟環境,即不僅要有計算機與互聯網,更需要企業或組織以及個人的參與,并從法律上對每個參與者的行為進行保護和約束。電子商務的發展才能帶動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4.2加快國內物流與國外物流的接軌
網絡無國界,電子商務的競爭一開始便是在全球范圍內展開。我國加入WTO以后,這種真正全球一體化的競爭不僅關系到企業的成敗,而且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應對這種競爭的策略之一便是迅速實現國內物流的國際化。這就要吸收國外的先進的思想、理論和技術,加快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步伐。
4.3加強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大中型綜合型或專業型的物流中心,一定要配備完善的物流信息化基礎設施,構建一個四通八達的信息化農產品物流體系,積極推進先進的農產品物流信息技術應用,逐步實現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自動化。
4.4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人才的培養極為重要,在農產品物流中一定要注意人才的專業性。通過開展物流職業教育來傳播物流知識;通過從業資格認證來激勵人們投身于物流行業,從而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只有全面提高人才儲備,才能從根本上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加快電子商務在農產品物流的應用。
電子商務平臺引導下的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可以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使農產品的生產者、消費者、供應商、經銷商、零售終端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電子商務平臺的引導下實現協調整合,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時,大限度的降低農產品損耗,為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上海企業網站建設)
Copyright 2008 © 上海網至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1006570號-13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07386號